谁在做减法?有巨头锐减80万头能繁母猪
2023年,面对不理想的母猪猪价行情,部分上市猪企负债累累,做减减栏是锐减其谋求生存的方式之一。巨头们的母猪减栏情况具体如何?
农财智库统计数据显示,相比2021年,做减22家上市猪企中只有6家真正减栏,锐减大部分巨头仍在稳步扩张。母猪
正邦、做减新希望、锐减天邦2年减少母猪近120万头
观察能繁母猪变化情况可以窥见猪企扩张步伐。
农财智库数据显示,比较2023年与2021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,22家上市猪企2年时间仅增加2.62万头,AG超玩会入口总量基本稳定在800万头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甚至有6家猪企的母猪数量不增反减,合计减少超136万头。其中,降幅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正邦80万头,新希望28万头,天邦11万头。此外,傲农生物、大北农、罗牛山减少10万头以内。
不仅如此,部分猪企还通过降低生猪出栏量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。
曾经的高猪价让猪企们开启了“疯狂圈地”扩张的节奏,出栏量增加是必然的。农财智库数据显示,对比2023年与2021年的生猪出栏量,22家上市猪企增加超5000万头。
现如今的低价,倒逼部分猪企主动缩减产能。农财智库显示,正邦、金新农2023年生猪出栏量比2021年减少超946万头。其中,正邦减少了944.82万头,金新农减少2.2万头。
减产的根本原因——缺钱
面对第三个行业亏损年,2023年上市猪企的扩张节奏出现了分化。有些猪企选择放缓脚步,到底事出何因?
业内人士分析,或许是基于以下两点主要因素。
行情持续低迷,加上饲料价格高涨,养殖成本居高不下,减产能缓解资金压力。据统计,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,15家猪企资产负债率已超过50%。
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认为,企业减产是在减轻现金流的压力,同时也是为了缓解过去几年疯狂扩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正如正邦自己总结的,“错判猪周期行情,盲目发展踩错了节奏,过度扩张带来反噬”。
第二,对未来预期消极。海南某大型养殖场负责人辛新(化名)在2023年淘汰了4000头母猪。“亏死了,对未来行情持消极态度,所以选择减产。”
事实上,从减栏猪企的动态中也可以略知一二。
*ST正邦2019年下半年开启大扩张步伐,2021年产能快速释放,不巧赶上猪价低迷,致使其压力倍增。虽然自2021年二季度开始踩刹车,采取精简淘汰种猪种群,清退和停建租赁、自建栏舍等措施,但也造成了上百亿的直接损失。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,负债率已高达162.61%。最终,因资金断裂,债务逾期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。迫不得已,曾经的江西猪王以易主收场。因此,缺少资金加持,产能下降是难免的。
近期,新希望大刀阔斧调整业务板块,拟转让白羽肉禽业务、食品深加工业务运营主体控股权回笼资金约42亿元,且已收到第一笔款项。此外,2023年计划要退51个租赁场,目前已经退了41个,大面积地出售川渝地区的猪场,这直接影响生猪产能。
傲农生物备受关注。截至1月14日,公司在银行、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约11.42亿元(扣除已偿还部分)。不堪重负的它,无奈减产。据数据显示,2023年12月末,傲农生物生猪存栏109.73万头,较2022年12月末减少54.93%。
归根到底,减产无外乎就是缺钱!低迷行情下,资金链吃紧,做减法既体现决心,也表明对后续行情的态度。
减栏或利于2024年猪价走出低谷
减栏被普遍认为是拯救猪价的抓手,这对行业而言有哪些积极意义?
王祖力表示,减产能缓解一些供应压力,让供求关系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,减产有利于行业进入稳量提质阶段,避免内耗,降低未来市场风险。同时也有利于2024年猪价走出低谷,进入季节性常态波动阶段。现阶段猪肉供大于求、猪价低迷,避免盲目扩产,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稳定性的影响。“这也是给企业一些启示,要注重对产业和市场的科学研判,避免投资过热和急功近利,有利于行业投资回归理性。”
必须提醒的是,养猪已经进入微利时代,要趁早打消通过养猪“一夜暴富”的幻想。朱增勇着重表示,未来行业将进入微利阶段,扩张不提质将会被市场淘汰,企业未来规模或有进一步提升,但速度将会放缓。
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曾公开分享,生猪养殖行业存在周期利润,约正负10%。但红利是陷阱,不能把红利当成能力和实力。逐利有风险,莫当垫背者。
不难看出,现金流告急、猪价反转又遥遥无期的形势下,债台高筑的猪企们选择主动减产。然而,要想彻底解决自身资金难题,关键还是要理性发展,努力降本增效,以成本赶超猪价,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。
【作者】曾慧玲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新牧网
- ·中国救援队伍已在缅甸地震灾区救出8名幸存者
- ·广东梅州“戏腔少年”亮相《2021中国好声音》
- ·梅州首次发布足球行业报告,敲黑板,划重点!
- ·梅州客家志在必得!明日下午将对阵北京理工队
- ·治理摄像头乱装乱用 新政如何更好落地执行
- ·搭建“专属”读书角,一家人与书为伴!梅州市“十大优秀书香家庭”张丽苑家庭
- ·暑假期间各景区景点环境整洁秩序井然!为梅州文明旅游打Call~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股价六涨三跌!嘉元科技涨幅和振幅最大,超华科技交易最活跃
- ·南方大范围阴雨持续 多地将在湿冷中度过周末
- ·梅州综保区完成进出区业务全流程测试
- ·梅州5家上榜!省级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服务联合体名单出炉
- ·寻找最美童声!今日,2021第二届华语少儿流行音乐大赛(梅州赛区)初赛举办
- ·部长通道丨李云泽:下大气力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
- ·公示中!梅州1项目将进入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
- ·梅州籍球员刘彬彬入选!中国足协公布备战12强赛大名单
- ·寻找最美童声!今日,2021第二届华语少儿流行音乐大赛(梅州赛区)初赛举办
- ·粤颁发首张“粤妆甄品”认证证书
- ·梅州的餐饮服务单位如何做好疫情防控?最新工作指引来了!
- ·市运会田径比赛今日鸣枪!373名运动员角逐三组别项目
- ·暑假期间各景区景点环境整洁秩序井然!为梅州文明旅游打Call~
- 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3%!1—2月潮州经济运行数据公布
- ·梅州妹子陈清晨晋级决赛!向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冠军发起冲击
- 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家电价格微升!未来“降暑”电器还会持续涨价吗?
- ·建基地、传技术...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助力梅州南药、茶叶产业发展
- ·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落地: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
- ·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股价六涨三跌!嘉应制药超华科技上半年同比扭亏为盈